赓续文脉品经典 赤壁词韵传薪火
时间:2025-10-22 09:53 来源:基础教学部
赓续文脉品经典 赤壁词韵传薪火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路径,促进教师间交流与专业成长。10月20日,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在C栋211教室开展一堂以“赓续文脉品经典 赤壁词韵传薪火—《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公开课观摩活动。教务处副处长、基础教学部副部长李磊、综合办主任朱旭芳、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副主任甘婷婷、语文教师郭双参与听课评课。何雪瑞作为本次公开课主讲教师,通过课前示范引领、课上观课议课、课后集体研讨,不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树立文化自信。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

课堂伊始,何雪瑞老师以余秋雨《东坡突围》中的经典评价作为导入语,生动勾勒出苏轼的多维形象,迅速将学生带入历史与文学交织的课堂氛围。随后,通过引导学生解读词牌和词题,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历史与地理认知,理解苏轼“触景生情、借古抒怀”的创作动机。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何老师将词篇诵读与音乐鉴赏有机结合,并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层层设问,做到立足于课本,让学生感受穿越千年的苏轼魅力。课堂接近尾声,何老师聚焦“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引导学生理解苏轼在失意中不失旷达,在感慨中不失洒脱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面对挫折时应有广阔胸襟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为更好营造“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良好氛围。课后,语文教研组组织了评课活动,各位教师积极发言,高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目标明确,环节清晰,由浅入深,逻辑严密,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但也存在不足,副处长李磊认为部分学生对“烘托”“映衬”等艺术手法理解仍显吃力,建议增加对比性例句辅助理解。朱旭芳老师提出可适当拓展苏轼其他豪放词作,帮助学生建立词风整体认知。甘婷婷认为课堂设计应更加关注学生,及时有效的理解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本次公开课,既展现了授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传统文化,探索高效课堂,让经典文学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推动古诗词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审美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供稿: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
一审:朱旭芳
二审:安国民
三审:李磊
上一篇: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