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强化师资建设赋能“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综述

时间:2025-09-01 15:36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浏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扎实推进“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8月26日至29日举办教师素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全员参训,为秋季学期思政课教学工作筑牢师资根基。
      一、培训概况:六维联动破痛点,精准施策强能力
      本次培训紧扣“深化理论认知、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能力、涵养师德师风”四大核心目标,创新采用“以会代培+理论分享+实践研讨+跨院协同+集体备课+竞技提升”六维联动模式,精心设置教职工会议、理论深化与经验分享、跨学科协同研讨、教学示范与实践、教学能力竞技提升5大核心模块。培训直指当前思政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跨学科资源整合薄弱”等痛点问题,通过系统化、立体化设计,推动教师从“理论学习”向“能力转化”深度跨越。
      二、核心环节:多点发力筑根基,协同创新谋突破
    (一)以会代培定方向,凝心聚力明任务
      8月26日上午,学院以教职工会议拉开培训序幕。党支部书记/院长王东结合学校2025年工作要点,系统解读秋季学期思政课教学重点任务,明确“强化价值引领、创新教学载体、深化实践育人”三大工作方向;同时就培训期间的纪律要求、成果转化目标等作出细化安排,为后续培训有序开展及学期教学工作落地见效提供清晰指引。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工作简报(2025年秋季学期第2期)(图1)
    (二)跨院协同探路径,同向同行育新人
      26日下午,学院联合护理学院在行政楼6楼会议室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红匠工作坊”第1期活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专题集体备课会暨研讨交流会。教务处处长曹韵丝出席并讲话,强调跨学科协同对“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支部书记/院长王东作《思政与专业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主题汇报。
会上,两学院教师代表分别围绕“思政课重难点突破设计”“护理专业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案例”进行现场展示,重点围绕“护理职业道德中的思政内涵”“护理纠纷案例中的法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展开深度研讨,最终明确“思政课程为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提供理论支撑、护理专业为思政课程提供实践场景”的协同育人方向,初步建立“资源共享、经验互鉴、案例互通”的跨学科教学合作机制。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工作简报(2025年秋季学期第2期)(图2)
    (三)红色分享传基因,经验转化促教学
      27日上午,骨干教师陈竹、罗小霞围绕暑期参加的“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沉浸式高校教师党性教育培训活动,分享红色研学感悟与实践经验。二人结合“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资源,详细讲解如何将革命历史场景转化为思政课教学案例、如何用红色故事增强课堂感染力,为全体教师提供“红色基因融入思政教学”的可复制、可推广路径。
  (四)示范引领树标杆,优质资源共分享
      27日下午,优秀教师汪娇、何娅洁开展示范课,两位教师紧扣教学重难点,通过“案例剖析+小组研讨+数据可视化”等方式,直观呈现优质思政课堂的“构建逻辑、互动设计、思政元素渗透技巧”,为参训教师提供可借鉴的课堂优化方案,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在院内高效转化共享。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工作简报(2025年秋季学期第2期)(图3)
    (五)竞技比拼展风采,以赛促学强本领
      28日,学院举办全覆盖式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全体专职思政课教师全员参赛。评委团由学院领导、校内思政课骨干教师及教务处、人事处、督查处相关负责人共同组成,从“教学设计创新性、教学方法适用性、思政元素融入度、课堂互动效果”四大维度进行综合评分。
比赛中,教师们紧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等核心内容,创新采用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方法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展现本次培训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工作简报(2025年秋季学期第2期)(图4)
    (六)深耕理论强根基,涵养师德守初心
      29日上午,院长、支部书记王东带领全体教师集体重温《新时代高校教师十项行为准则》,围绕“师德师风底线要求、教育教学规范、言行示范责任”开展专题研讨。全体教师纷纷表示深受启发,一致承诺将以《十项行为准则》为根本遵循,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工作简报(2025年秋季学期第2期)(图5)
      当日下午,学院组织开展“红匠工作坊”第2期专题集体备课会,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汪娇主持。全体教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教学转化”展开研讨,进一步明确将地方发展实践案例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具体思路,推动理论教学与地方实践深度结合。
      三、培训成效:四维提升见实效,赋能思政提质效
      理论素养“深”起来: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理解深度与阐释能力显著提升,能更精准把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核心育人要求,理论教学的针对性、说服力进一步增强。
      教学能力“强”起来:教师普遍熟练掌握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及数字教学技术,可独立设计互动性强、吸引力足的沉浸式课堂,实现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深度渗透。
      协同机制“建”起来:与护理学院初步构建跨学科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思政+专业”资源互补、经验互鉴的合作格局,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跨学科支撑。
      师德师风“优”起来:教师进一步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自觉弘扬教育家精神,职业道德素养与育人情怀得到厚植,从教初心更加坚定。
      四、后续安排:成果转化促长效,持续赋能强队伍
       下一步,学院将系统梳理本次培训的经验做法与不足,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要求全体参训教师结合培训所学撰写专题心得体会,形成“个人反思+教学改进方案”;二是将优秀教学案例、跨院协同经验纳入思政课教师教学资源库,推动成果常态化应用;三是建立“培训—实践—反馈—提升”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师资根基。

一审 | 罗小霞
二审 | 陈竹
三审 | 王东